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贵州旅游景点典故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贵州旅游景点典故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古鳛国的来历?
鳛国,大约存在于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308年之间。“国”的称谓源于西周,当时诸侯称“国”。周礼天官太宰“以佐王治邦国”。注:“大曰邦,小曰国”。据历史记载,西周灭商以后,实行分封制,分给功臣封地或食邑,称为“国”。对分封的诸侯赐姓,形成众多诸侯国,一国一大姓。若干诸侯国组成王国,即“邦”。诸侯和国王负责“治国安邦”。“鳛国”正是这时期产生的,很可能是周王封赐“习”姓诸侯的国家(部落)。
鰼国不同于“邑”,在春秋时是诸侯封其属下为卿大夫,卿大夫的封地名“***地”,或“***邑”,大夫称家。 众多的“邑”才组成“国”。这就构成了“国家”。
鳛国不属西南夷。古鳛国的产生早于古夜郎国,比夜郎国早统一,秦时已经设县,史称“鳛部”。始属商于之地巴国平夷部落,后隶黔中郡巴符关邑,汉时归蜀郡。
贵州还曾有这样一个神秘小国——鳛国,尽管如今这个古代小国早已不存在,但这里的美景却渐渐被人挖掘出来。遵义的习水在周代至战国时期为鳛国,相传为习姓发源地。它是一个鲜为人知的地方,你甚至很难在贵州的旅游攻略中,看到它的身影。但名气不高,并不代表这里不美。相反,这里美得让人分外惊喜。
这里的日出云海,是现实版的中国山水画。清晨时,攀上飞鸽寨门观海亭,远眺群山:朝雾朦朦,叠翠的山峦之间,缥缈的云雾,让人如临仙境;而茫茫云海,瞬息万变的翻滚流云,又让眼前的景致,好似千沟万壑中的一片汪洋。而当晨雾渐渐消散,延绵的山峦线条渐渐明晰时,黔北大地的山川,便如画卷般从眼前铺展开去。这时,你会顿生一种“会当临绝顶,一览众山小”的豪迈之感。
这里的森林光影,梦幻如仙境,是绝佳的山林摄影之地。飞鸽景区是国家级森林公园,森林覆盖率高达95.8%,年均气温12.6℃—15.9℃,是个天然大氧吧,更是一处盛夏避暑纳凉的绝佳去处。这里不仅有郁闭幽静的森林浴场、色彩斑澜的河谷阔叶林,更有古朴自然的山水田园风光,举世罕有的丹霞板状河床……
而更让人啧啧称奇的,是这里的“森林之光”。每当天气晴朗时,在阳光照射下,茂密的森林便呈现变幻万千的迷幻光影。这时走进飞鸽的丛林间,便犹如步入了一个神秘的森林王国;而登上山顶,眼前云雾、山林,更是在光的照射下,形成一幅朦胧的水墨画,堪称摄影的绝妙素材。
贵州大禹穴的典故?
《史记》卷一百三十〈太史公自序〉~3293~
迁生龙门,耕牧河山之阳。年十岁则诵古文。二十而南游江、淮,上会稽,探禹穴,窥九疑,浮于沅、湘。南朝宋·裴骃《史记集解》引三国魏·张晏曰:「禹巡狩至会稽而崩,因葬焉。上有孔穴,民閒云禹入此穴。」唐·司马贞《史记索隐》引《越绝书》云:「禹上茅山大会计,更名曰会稽。」张勃《吴录》云:「本名苗山,一名覆釜,禹会诸侯计功,改曰会稽。上有孔,号曰禹穴也。」唐·张守节《史记正义》引《括地志》云:「石箐山一名玉笥山,又名宛委山,即会稽山一峰也,在会稽县东南十八里。《吴越春秋》云:『禹案黄帝中经九山,东南天柱,号曰宛委,赤帝左阙之填,承以文玉,覆以盘石,其书金简青玉为字,编以白银,皆瑑其文。禹乃东巡,登衡山,血白马以祭。禹乃登山,仰天而笑,忽然而卧,梦见绣衣男子自称玄夷仓水使者,却倚覆釜之山,东顾谓禹曰:「欲得我山神书者,齐于黄帝之岳,岩岳之下,三月季庚,登山发石。」禹乃登宛委之山,发石,乃得金简玉字,以水泉之脉。山中又有一穴,深不见底,谓之禹穴』。史迁云『上会稽,探禹穴』,即此穴也。」
《史记》卷六〈秦始皇本纪〉~260~
三十七年十月癸丑,始皇出游。左丞相斯从,右丞相去疾守。少子胡亥爱慕请从,上许之。十一月,行至云梦,望祀虞舜于九疑山。浮江下,观籍柯,渡海渚。过丹阳,至钱唐。临浙江,水波恶,乃西百二十里从狭中渡。上会稽,祭大禹,望于南海,而立石刻颂秦德。唐·张守节《史记正义》:「越州会稽山上有夏禹穴及庙。」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贵州旅游景点典故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贵州旅游景点典故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
[免责声明]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联系邮箱:83115484@qq.com,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,保证您的权利。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hunanyejin.com/post/45502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