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于谦杭州旅游景点推荐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于谦杭州旅游景点推荐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杭州于谦墓是真墓吗?
杭州于谦墓是否为真墓并不确定。历史上于谦墓曾多次遭到毁坏和重建,且并未进行过考古发掘,因此并不清楚墓内是否有于谦遗骸。现存的于谦墓是1982年重修的,墓园呈圆形拱顶,高约两米,直径约三米,外表用青石砌成,整个墓地显得朴实庄重。如需了解更多关于杭州于谦墓的信息,建议查阅相关历史资料或咨询当地文物部门。
明朝时于谦是否在杭州?为何没人提过?
于谦是在北京被杀的。杀他的皇帝是明英宗朱祁镇,就是宠信太监王振,在土木堡葬送20万明军,被瓦刺抓走的那位“英主”。
他被抓了以后,他弟弟朱祁钰当了皇帝。在于谦辅佐下,朱祁钰守住了北京,打退了瓦拉。朱祁镇后来又被放了回来,成了太上皇。
石亨,曹吉祥,徐有贞等投机分子在朱祁钰病重时,发动“夺门之变”,迎接朱祁镇复辟。徐有贞以"不杀于谦出师无名"为由,忽悠朱祁镇杀了清正廉洁的功臣于谦。朱祁镇明知“谦实有功”,还杀于谦,真是昏君!
不过,可笑的是,这个昏君竟然是明朝第一位提出禁止人殉的皇帝。
皇太后知道于谦被***后,叹息哀悼了好几天。全国人都知道于谦是冤死的。曹吉祥的手下有位叫朵儿的指挥,不顾曹吉祥处罚,去于谦死的地方祭拜于谦。
有个都督同知,叫陈逢。他被于谦的忠义感动,收敛了于谦的尸体。过了一年,于谦的养子于康将其归葬于杭州西湖南面的三台山麓。
杭州是于谦的老家,他入仕以后就离开了。他的墓在杭州。
杭州西湖,是中国自古以来的名胜。在西湖北山栖霞岭下,有岳王坟;南山三台山下,有于谦墓。
二人都官封少保,都是一腔喷血浑身正气,同样面对外敌入侵为国家立下汗马功劳,同样含冤蒙屈被害身死。老百姓说于少保是岳飞转世,再次来救国救民的。
清代诗人袁枚说:“赖有岳于双少保,人间始觉重西湖。”也有人把他们和南明张煌言三人一起,称为“西湖三杰”。
明成化二年(1466年),于谦冤案***昭雪,明弘治二年(1489年),明孝宗表彰其为国效忠的功绩,赐谥“肃愍”。于谦墓旁边有旌功祠,墓祠合一。
于谦墓的位置在杨公堤以西,这边一向清净,和西湖那边游人如织有很大的对比。停车也不怎么方便,历来不是游人愿意造访的地方。于少保知道的人毕竟还少,没有英雄情节的人,谁会专程跑过去看一座古墓呢?
这个墓在1966年被破坏,1982年重修,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墓前立“大明少保兼兵部尚书赠太傅谥忠肃于公墓”碑一方, 是1982年由书法家沙孟海重书的。
“于谦墓”为什么会在杭州西湖?
于谦虽然是在北京被杀的,但中国人都有落叶归根的传统,因为于谦是杭州人,所以他死后的最好归处应该是杭州老家。
但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,想要落叶归根谈何容易,还好一个叫陈逵的官员感动于谦的忠义,便收敛了他的尸体。在一年后,他的样子接收了棺木并葬在了杭州西湖南面的三台山麓,而于谦也最终“回归故里、落叶归根”。
于谦的坟墓会在杭州西湖边上,也是比较有渊源的事。
当时的南宋英雄岳飞,也是一位忠臣,而他的尸首也是被人偷偷的背出来后,葬在了西湖边上。于谦跟岳飞一起埋葬在这里,其实也是有一种用岳飞的典故来讽刺明朝皇帝的意思。当时的人认为,岳飞跟于谦都是忠臣,也都是受到极不公平的待遇,让英雄含恨而死,两人葬在一个地区也是英雄之间的惺惺相惜吧!
“土木堡之变”明英宗被俘虏后,于谦升任兵部尚书,他力排众议反对南迁,拥立景帝继位后调集全国兵力守护北京。在北京保卫战中,于谦领导明军击退瓦剌军,取得了胜利。也先本来想趁俘虏明英宗后向明朝索取物资,但得知明朝已经拥立新帝,在几次谈判破裂后,无奈放回明英宗。
景泰八年,明朝二帝争夺皇位,成为“夺门之变”,明英宗复辟,而护国功臣于谦因当时拥立景帝,而招英明怀恨,最后以“谋逆罪”被杀。最后尸首被陈逵偷偷收敛,赞于三台山,可怜一代忠臣竟落得如此下场,让人不甚唏嘘。
成化二年,于谦案终于被***,明孝宗为了表彰于谦的功绩,赐谥“肃愍”,并在于谦的墓旁边建了功祠,设春秋二祭,形成了祠墓合一的格局,这也算是对忠臣的一个比较好的交代了。可惜于谦墓回来被毁,尽管1982年是被重建,但原本的格局已经无法复原。
除了岳飞和于谦外,此地还埋葬了另外一名忠义之士—张苍水,后人因对三人的尊敬,将他们并成为“西湖三杰”。
1988年,为了纪念了于谦诞生600逐年,***在其墓道两侧配置了仿明式石翁仲、石兽、牌坊等,再一次修复于谦墓。现在的于谦墓已经成为了西湖重要的风景旅游景点,每天前往祭奠于谦的游客络绎不绝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于谦杭州旅游景点推荐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于谦杭州旅游景点推荐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
[免责声明]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联系邮箱:83115484@qq.com,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,保证您的权利。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hunanyejin.com/post/47824.html